2025年4月27日,由北京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地球观测与导航”重点专项“区域经济态势时空动态感知技术及应用”项目的课题中期检查会在福州顺利召开。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锋研究员、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刘瑜教授、福建省数据管理局原局长吴宏武、华东师范大学黎夏教授、福建省经济信息中心罗锋华处长、厦门大学韩晓祎教授、福建师范大学韦素琼教授等50余人出席了会议。

刘瑜教授主持会议,向参会专家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、主要任务、研究目标,强调了本次课题中期检查会议的要求。随后,课题负责人王姣娥研究员、黄舟研究员、关庆锋教授、吴升教授分别就各课题的进展情况、取得成果、经费使用以及课题实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。
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并依次发言,对项目中期研究工作及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,认为各个课题完成了计划任务书的阶段性工作任务,达到了预期的考核目标。同时,专家组也就与应用示范单位加强业务协同、亮点成果总结凝练等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。
最后,项目负责人刘瑜教授代表项目组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,并要求各个课题认真吸收专家意见,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示范应用,确保项目研究目标的顺利实现。
中期检查会议后恰逢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,项目阶段性成果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院士成果展上亮相展出,受到周成虎院士、郭仁忠院士等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肯定。其中,《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(2025)》在本届峰会上首次发布,被新华社、央视网、新京报、福建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。



本项目由北京大学牵头,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福州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(福建)、武汉大学、中南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国家信息中心、新华融合媒体科技发展(北京)有限公司、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10家单位共同承担。项目基于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社会感知理论,利用人工智能与多源时空大数据,建立多时空尺度区域经济态势感知预测应用平台,开展经济指标监测、经济态势预测与预警、不同发展路径和政策下的情景模拟等示范应用,为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决策支持,为区域经济社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与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,服务于新时代“数字中国”建设。
自2023年底启动以来,项目组团队协作攻关,构建了“统计+非统”新型区域经济监测指标体系,创新性融合多源时空大数据与地理人工智能技术,突破多模态数据跨尺度表征、高分辨率经济指标动态估算等关键技术,研制了覆盖15类经济指标的时空增强感知系统,实现了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因果发现的区域经济指标精准预测。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,2名成员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,2名成员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B类项目。